部落格

《覺醒父母》讀書心得:從教養中看見自己,接納好好壞壞的自己

延續昨天與大家分享的《每日一問》的日記本,今天的問題是:「你正在讀哪本書?」同時,我隨著紀夏分享的【小儀式】,與大家分享這本書。

這個小儀式是這樣子的,直覺地拿起手邊有的一本書,將此書放在你的胸前,透過三次深呼吸跟手上的書聯結,並且在內心表達希望透過這本書來回應你心中的好奇或問題,接著直覺地翻開某一頁,然後閱讀書上的內容,把書上與你問題相呼應的部份可以寫下來或劃下來。如果你發現這本書沒有對應到你的問題,請讓自己放輕鬆,再一次確認自己是否準備好要得到指引。若有,那就可以直覺找另一本書或同一本書再試一次;如果沒有準備好,就讓自己放下,允許自己可以保持這個空白。(引用自紀夏分享文)

我翻閱到的是《覺醒父母》第162頁,我詢問:「我是不是一個覺醒中的父母了呢?」所獲得的回應,以下我節錄自己心有所感的部分與你分享。

當孩子不按照我們的「計畫」走,明智的做法是自我提醒孩子沒必要這麼做,因為這並不是他們到這個世界要做的事。在這種時候,我們可能需要考慮是否改變我們的計畫,而不是總要求孩子遵照我們的願望行事。​
​
如果孩子真的難以教導,你快失去耐心了,請傾聽你内心的低語:「不要把孩子當成你傾倒挫折感的垃圾桶。」當孩子惹惱了你,你必須有智慧地在内在與自己對話,問問自己:「我現在為什麼生氣?為什麼我會對孩子這麼不高興?我的孩子揭露了我什麼樣的內在狀態?」​
​
這時候,聰明的做法可能是深呼吸,然後離開那個房間。這麼做能讓你有機會進行重整,你可以提醒自己:「現在不是我的孩子需要幫助,而是我。」​如果你偶爾失去耐心,將自己的挫折感透過嚴厲的話語或咬緊牙關投射至孩子身上,那麼深呼吸一口氣,原諒你自己吧!放下它,然後重新開始。
​

我從自己詢問自己是不是一個覺醒中的父母的問題中發現,我還在「傳統教養」的觀念中調整,正因為過去從小到大累積而來的觀念根深蒂固,面對書中提到覺察自己與接受孩子如此本性的觀念,雖然理解也可以接受,但落實在生活中仍然會與內在原先的觀念打架!

回歸到我的問題:「我是不是一個覺醒中的父母了呢?」 我想答案是:「是的!」除了身為父母角色的覺醒,更多的是自己的覺醒;不再將自己與孩子的關係設定為上下關係,而是平行夥伴的關係,彼此陪伴與學習,即使是我,都從孩子身上學到許多!而在許多父母與孩子間的衝突,往往是因為孩子的表現不如我們的「預期」,這個落差引起了我們內在的情緒,也許是不安、失落、被挑戰等等,在此時我們可以試著深呼吸,讓自己暫停一下,即使腦袋一片空白也沒關係,問問自己 :「我現在為什麼生氣?為什麼我會對孩子這麼不高興?我的孩子揭露了我什麼樣的內在狀態?」​

除了往內覺察與對話之外,我更有感的是書上所提到 「現在不是我的孩子需要幫助,而是我」、「深呼吸一口氣,原諒你自己吧!放下它,然後重新開始」這兩段話,承認自己的不足,並且需要被幫助,放下完美的父母形象適時地示弱,其實是打開自己心門很重要的一關,而面對教養上的諸多難關,其實沒有標準答案沒有是非對錯,放下世俗的框架及他人的期待,好好放過自己吧!


這本書從翻開的第一頁我就非常有感,期待我接下來續續與大家分享吧!

Facebook
Email
返回頂端